电容鼓包原因

image.png

现象:

如图,我们可以发现它明显“吃胖”了。我们把这种电容“吃胖”了的现象叫做电容鼓包。


电容鼓包有哪些危害:

电容鼓包势必造成其电容量的下降,电容量下降会造成输出电流的不平稳,就有可能会烧坏后面的电子元器件,当然也可能会损坏前面的整流二极管。

鼓包的原因:

电容鼓包最根本的原因是电源温度过高导致电解电容内部电解液气化,导致体内压力增大,从而产生鼓包。而温度高,与电源转换效率有很大关系,当转换效率高时,电源损耗电源小,产生的热量也就低,不容易出现高温,其次,与散热有关,如不少高端电源使用了自启停风扇,可以根据电源温度,调整风扇转速,这就能够让电源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下,自然电容也不容易出问题。

电解电容鼓包常见原因汇总:

1、极性接反了

电解电容接反后通电,其漏电会急剧增大,导致其内部发热鼓包甚至于发生爆炸。

2、耐压不够

电解电容长期使用,尤期是长期工作在温度较高的环境场合时,其电解液会减少,导致其耐压下降。因此选择电容要留一定的余量,建议选择1.5~2倍余量。

3、电解电容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电解电容也叫做“铝电解电容”,是因为其内部的电极是由铝箔制作而成的。在电解电容的内部,由铝箔卷绕而成,并在正负电极铝箔之间隔有浸入了电解液的纸作为介质,之所以被称作电解电容,就是因为电解液的存在。虽然电解电容内的电解液含量非常少,但是作为液体,在温度升高时就会被汽化。为了防止电容内部的电解液汽化时产生的压力使电容“爆炸”,通常会在外壳上制作防爆压痕。


防爆压痕通常会制作在电容的顶端,有压痕的位置会使外壳的厚度减小,这样在电容内部压力过大时,首先会使压痕的位置破坏,从而释放压力,这样能够在电容外部看到的想象就是“鼓肚”。造成电容“鼓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使用环境的温度过高、长时间工作在临界电压等等,这种情况一般会使电容顶端有轻微的鼓胀。


这种轻微鼓胀的情况只是内部的压力过高,但是还没有高到爆破的程度。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鼓胀现象,甚至已经有电解液漏出,那就说明电容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环境,或者因为电容的参数,比如耐压、温度等选择的不合适。电容出现“鼓肚”现象时,往往会造成容量的下降或者其他性能的不良。出现这种现象时,应及时更换。